9月18日,美國特朗普政府發布聲明,宣布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9月24日生效。其中,部分衛浴配件被列入關稅名單,如衛浴配件(HS編碼:39229000)、不銹鋼制洗滌槽及臉盆(HS編碼:73241000)、其他鋼鐵制衛生器具及零件(HS編碼:73249000)、未列名龍頭(HS編碼:84818090)。
雖然關鍵的衛生陶瓷(如馬桶、臉盆、水箱、小便器等)沒有列入名單,但按照目前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的態勢,波及衛生陶瓷品類可能只是時間問題,不少業內人士已在尋求應對計劃。那么,在國際市場上,哪些國家可取代美國成為中國衛浴產品的下一個最大出口國呢?我們可以從數據分析。
中美年產1.2億件與600萬件的落差
了解中國的衛浴出口國狀況之前,十分必要了解世界衛生潔具生產的狀況。根據海關及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2004年至2014年這十年間,世界衛浴產量從2.166億件增長至3.493億件。
其中亞洲與北美自由貿易區形成明顯的對比。亞洲作為最大的產區,2014年產量達1.72億件,占總產量的將近50%。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制造國,其產量估計達到了1.2億件。
而歐洲和北美自貿區卻呈現負增長態勢。歐洲的產量在2004-2014十年間下降到300萬件,美國降到600萬件。墨西哥以年產0.18億件成為特別的存在。
此外,增長顯著的依次是非洲(增長300%),中東(增長181.7%)和南美洲(增長了163.7%),位于南美洲的巴西是世界第二大制造國(0.24億件)。
綜合數據,全球主要的衛生陶瓷制造國依次為中國、巴西、土耳其、俄羅斯、墨西哥、印度、金磚四國、新金磚11國及其他國家。
另外,世界衛浴的制造更加集中在少數一些跨國集團的手中。2014年排名前20的集團(不包括中國的集團公司)的產量占到世界總產量的43%。
亞洲、北美
出口額增長率17.6%與9%的差別
從世界衛浴出口量來看,從2004年——2014年,世界衛浴出口量從6340萬件增長至1.27億件(相當于280萬噸)。其中亞洲出口量從30萬噸增加到160萬噸,增長率高達17.6%,占世界出口比例57%。
歐盟的出口在過去十年里丟失了7%的份額,從36.5%下降到18.4%(以美元為基準則從50%下降到26%)。
北美自貿區的出口量所占比從19.3%下降到11.7%,出口額從14%下降到9%。
南美洲的出口量所占比則從12%下降到2.9%,出口額在十年里下降了55%。
非洲雖然整體產量比較低,增長率卻達到了35.7%。
其他的歐洲國家的份額也從9.7%下降到6.4%。
值得一提的是,亞洲這一杰出表現很大程度上都歸功于中國的發展。2004年到2014年十年間,中國的出口量從102,000噸增加到1,270,000噸(占世界總量的45%),每年的增長率高達28.7%。
印度和越南的表現也十分出眾,作為世界第4大和第9大的出口國,其十年里的復合年增長率分別達到了14.6%和19%。
新加坡是中國衛浴第二大出口國
據海關相關統計數據,2017年我國出口衛生陶瓷出口金額為42.52億美元,同比增長38.64%。其中中國對外出口排在前10位的國家分別是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英國、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尼日利亞、西班牙和澳大利亞。
從出口金額角度來看,美國占出口總額最大,金額為6.9億美元;其次是新加坡,出口金額為4.3億美元。從出口同比增長速度來,在出口排在前20個國家及地區中,越南、尼日利亞、英國、韓國、馬來西亞增長最快,同比增長率分別為為193.70%、143.87%、109.59%、107.79%、101.60%。而澳大利亞則出現負增長,同比增長率為-5.95%。
對于大多數國家來說,產品的進出口往往是被限制在鄰近國家,或者是同一大陸板塊的國家,中國顯然是個例外。
在非洲,中國產品占其進口的50.6%,印度以18.4%的比例排列第二。
北美自貿區50%的進口由中國產品包攬,墨西哥以36.2%緊隨其后。
在南美洲的中國出口比例則達到37.7%,而哥倫比亞占23%。
在歐洲,中國衛浴產品占據了21%的歐盟市場,而土耳其和葡萄牙分別占9.9%和9.6%。
而在烏克蘭和土耳其分別占14%和10.6%的歐洲其他非歐盟國家,中國產品則占據了27.7%的比例。
以上可以看出,除了美國,中國出口的主要對象地區或國家為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為代表的)東南亞地區、(英國、西班牙為代表的)歐盟地區、沙特阿拉伯、阿聯酋等。中國出口的主要競爭對手為印度、巴西、墨西哥、土耳其等。中國在世界范圍內的出口占比仍是可觀的。
東南亞成中國衛浴企業的青睞對象
近十年,除了中國衛浴進出口以極其強勁的態勢持續發展,東南亞也成為一個新興的產地和出口地。根據地緣、交通、勞動力、國家政策等原因,東南亞正成為中國衛浴企業重點關注及戰略發展的對象。
印度衛浴市場持續升溫
印度近年正開展“清潔印度(CleanIndia)”運動,根據相關數據,2016年印度陶瓷潔具市場規模達到了19億美元,預計2016年至2026年市場年復合增長率為10.3%。
目前,印度已有不少衛浴企業,其中不乏國際知名品牌。2006年,科勒在巴羅達興建了一座工廠,隨后幾年陸續向26個印度城市銷售產品。德立菲則在兩年后進入,該公司在印度的首家工廠于2008年設立,該工廠也是德立菲在全球的第50家工廠,年產能達50萬件。西班牙企業樂家今年除了新建展廳外,還和當地的Murugappa集團合作推出低成本印度風格便盆,以滿足更多需求。此外,TOTO、高儀等企業也在積極占領印度中高端市場。
潛力巨大的印度市場還吸引了不少中國企業進入,英皇衛浴、普樂美、安彼、萊博頓等企業都在印度擁有業務,一些綜合型企業如海爾、聯塑等也在印度設有辦事處。
菲律賓將投入1370億美元搞基建
根據菲律賓政府計劃,近年將支出約合1370億美元,發展75個旗艦級基建項目,創造170萬就業機會,其中超過半數項目將在2022年內完成。其中,2017年獲批投資達到約合120億美元,同比增長39.5%,為50年來最高紀錄,主要項目在基建領域。在2018年的菲國家預算中,約215億美元用于基建項目。目前中國是菲律賓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第四大出口目的地。
馬來西亞投入近60億馬幣建“人民組屋計劃”
2017年,馬來西亞政府撥款近60億馬幣,準備在全國建設120個人民組屋計劃項目,其中83759個單位已經竣工。沙巴是人民組屋計劃最多州屬,總共有26199個單位,每個單位擁有3間臥室、客廳、廚房和2間衛生間。在各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起到促進公共投資和私人投資增長作用的背景下,馬來西亞央行預計2018年馬來西亞經濟將繼續向好,國內需求依然是經濟增長關鍵驅動因素。這對我國衛生陶瓷出口企業來說,是一大利好消息。
數據來源:意大利陶瓷機械設備制造者協會(Acimac)調研部、海關數據、中國商務部